北京晶瑩金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玉石研究、設計生產、文化交流、非物質傳承于一體的文化發展公司。 公司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北京太湖玉軒齋玉器廠。公司致力于弘揚傳統手工藝文化產業,傳承北京宮廷玉雕工藝,保護、繼承、發展、創新傳世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 被譽為“燕京八絕”之首的宮廷式玉雕,代表了北京的文化靈魂。 公司作品榮獲國家級、省級金、銀、銅獎50余項。
作為公司創始人,陳素芳也是著名玉雕藝術家、燕京八絕宮派玉雕傳承人。 1997年,他開始學習宮廷玉雕技藝、繪畫、理論知識和作坊操作。 先后師從王其海、劉建國、楊光、劉繼廷等大師,專攻器物、花卉、小件及各類首飾的設計。
石之美在于玉。 正如西方人偏愛鉆石一樣,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玉石情有獨鐘。 玉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 它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玉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玉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玉被視為天地精華的結晶,被賦予了不同尋常的象征意義。 小時候讀《紅樓夢》時,對“明如明云,滑如酥”的通靈玉石印象深刻。 成年后,玉石自然成為我最喜歡的配飾。 對玉的真正理解來自著名玉雕藝術家、燕京八絕宮派玉雕傳承人陳素芳。
玉雕是玉由礦石轉化為玉的必經工序,從而體現玉文化。 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 任何一件高品質的玉器作品,都必須經過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藝。 精湛的雕刻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玉石的價值。 作為北京晶瑩金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陳素芳一直以專注國禮而聞名,被業內昵稱為“國禮女王”。 公司是極少數有資格參與國家禮品設計的民營企業之一。
玉雕工藝有南北流派之分。 南派是指以廣州、上海、福建、蘇州為代表的玉雕工藝。 南派工藝典雅精致,做工細致,形象逼真。 北派是以北京為代表的宮廷畫派的主要風格。 北派玉雕古樸大氣,古樸典雅,具有民族韻味和風格。 簡約中透露著穩重,豐富中體現著皇家風范。 風范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標準非常高,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淀。 陳素芳是北派后裔的代表人物。
“中國傳統的玉雕文化,尤其是北派工藝的深刻內涵,已經融入到我的血液里。無論我如何創新,仍然離不開大規矩。用大規矩來創作作品是非常困難的。”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創新。” 陳素芳表示,創新往往體現在小細節上。
北方玉雕師非常珍惜原石材料。 無論材質多么堅韌,他們都會丈量材質,挖出污垢、遮蓋毛發,精心雕刻,力求完美。 即使是一塊普通的材料,也必須充分發揮其潛力,賦予它生命,賦予它靈魂,賦予它自己的故事。 陳素芳說:“每件高品質的玉器作品都需要合適的材質、精湛的雕刻技藝、完美的構思,才能賦予作品美麗的寓意。”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素芳從朋友那里偶然發現了一塊罕見的青海老白玉。 又白又綠,細膩又濕潤。 遺憾的是,材質上存在不少細小的裂紋,尤其是中間主體部分,布滿了橫向的細小裂紋。 由于缺陷非常多,如何處理這些小裂紋就成為了設計這件作品的關鍵。 師父常說:“沒有廢材,只有廢人!”。 但陳素芳想了十多天,依然沒有頭緒。 這塊石頭給她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有一天,陳素芳沿著運河慢跑時遇到了一朵荷花。 當她看到翠綠的荷葉之中,羞澀的荷花緊緊地貼在荷葉上,就像舞女的裙子。 荷花的花瓣潔白如玉。 她忍不住停下了腳步。 “眼前的美景,不正是我這塊珍貴的青海白玉所要表達的意境嗎?” 陳素芳由此受到啟發。
回到工作室后,陳素芳立即對設計方案進行了一些研究和修改。 根據材質本身的特點,她順應潮流,在綠色部分畫上了荷花。 她用巧妙的雕刻手法,襯托出材料上的整個綠色,并設計了兩片荷葉,然后沿著每一個細小的裂縫。 在那里,畫出每一個小裂縫的形狀并進行設計,將其變成一層層的水霧。 這樣,設計上的小裂縫問題就輕松解決了! 靜謐的荷花、巖石、水草浮萍、動人的鴛鴦、游魚,都在一幅簡單的作品中勾勒出來。 荷花、鴛鴦、邂逅,幾個畫面創造了經典之作——美滿婚姻百年!
2017年7月作品完成后,陳素芳帶著它前往上海參加2017全國手工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 作品得到了展廳大家的認可和好評! 經業內專家評審,榮獲全國“國匠杯”最佳創意獎!
陳素芳深情地說:“我很幸運,這輩子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有緣遇見每一塊石頭,遇見傳統文化,遇見老宮廷藝術家,遇見北方工藝!作為一個北方玉雕人工匠傳承者注定要在傳承中創新,努力創造出更多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關鍵詞: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xt8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