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羅布舉報,一名男子在一把椅子的座墊下發現了一張價值175萬元的卡地亞手表,而她的椅子是從跳蚤市場以175元的價格買來的。
日本手表經銷商 Bob's 接到一位德國男子的電話,詢問她想要出售的表帶。
四年前,該男子以25歐元(約合人民幣175元)的價格從一家舊貨店訂購了一把舊椅子。 前幾天,她不小心把手機掉在了椅子的枕頭之間,于是她把手伸進去尋找,結果無意中發現了一條表帶。 經過仔細檢查,她發現那是百達翡麗。 于是他轉而問他是否失去了92歲的女兒,他回答說:“這不是我的,你知道我買不起芝柏。”
那個打電話給舊貨經銷商詢問是否有人丟失了手表,或者知道這把椅子以前屬于誰的人,明智地沒有向接聽電話的人透露手表的品牌。
買賣二手椅子的交易已有四年歷史,這家舊貨店沒有前任主人的記錄,更不用說聯系方式了。 為此,該男子意識到這只手表不太可能被回收,她開始研究這只卡地亞手表。
通過簡單的查找,她發現這是一塊古董卡地亞迪通拿,而且還是一塊難得一見的保羅。
20世紀60年代中期,百達翡麗發布了一種不同風格的表盤,稱為“表盤”。 這些表盤與普通表盤最顯著的區別是計時小表盤刻度末端有方塊。
如今,百達翡麗迪通拿也是熱銷款,很多型號甚至超公價也能買到。 而且,它曾經是滯銷品,二手表廠商也不愿意收回。 而這些特殊“表盤”迪通拿在20世紀60年代推出時,在市場上并不受歡迎,屬于滯銷貨中的滯銷貨。 當時的消費者更喜歡早期推出的普通版迪通拿,表盤更簡潔、干凈。 由于市場需求量較小,百達翡麗生產了數量相對較少的特殊“表盤”迪通拿。
美國知名卡地亞峰會RPR恐怕這一代卡地亞迪通拿的產值是44000元,而這些使用“表盤”盤的迪通拿數量在1200到1800只之間。 與此同時,卡地亞更新了1970年代初簡約表盤的設計和配置。 很多人甚至跑到卡地亞售后把“表盤”換成新表盤。 這導致迪通拿“表盤”數量進一步減少。
當年一文不值的“表盤”迪通拿,如今卻成了香餑餑,價值不菲。
最后,日本女孩聯系了鮑勃,想要出售一輛艾比代托納。 但出于安全考慮,她不想冒險將其寄往法國加州。 同時,她也沒有多余的錢直接買票。 結果,鮑勃的古董百達翡麗專家飛到美國驗貨,最終確認是真品,價值高達25萬港元,約合人民幣175億元。
-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