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
說實話,毒大師其實寫過很多關于百達翡麗的文章,但因為對迪通拿的推崇,所以一直沒有單獨寫過。 為了讓大家充分了解迪通拿,本次重磅版計劃分為三個部分。 講故事。
首先,我們要知道最基本的一點是,百達翡麗早在1920年代就已經推出了計時碼表。 僅作為跑車計時碼表系列引入市場。 后來太成功了,隱藏了其他計時碼表,所以迪通拿不是卡地亞。 希望大家不要對計時的鼻祖感到困惑。
簡單按照時間對迪通拿進行分類,從三個關鍵時間節(jié)點來看歷史脈絡就比較清晰了:
1963年72自動機芯,1988年4030手動機芯,2000年4130自產機芯
首先,1963年,卡地亞設計了一款帶有標志的計時賽車腕表,以紀念迪通拿賽道。 此時,卡地亞依然選擇了可靠的72自動上鏈計時機芯。 大量品牌也采用了它。 自動上弦,機芯設計合理穩(wěn)定,百達翡麗在買回來的時候也對機芯進行了改動,重新打磨,更換了更中間的螺母微調指針,雙層藍鋼游絲,以及取消了快、慢針結構。
那么為什么這款自動機芯已經使用了這么多年,卻沒有被取代。 根據(jù)歷史很容易猜測。 首先,計時機芯的研發(fā)和生產成本相當高。 對于卡地亞來說,銷量并不大。 手表選擇通用機芯無疑更劃算。
后來,當1969年推出手動計時機芯時,百達翡麗認為手動計時機芯變得越來越重要。 但由于石英風暴的影響,自家手表的銷量成了問題,因此并沒有考慮設計自產計時機芯。 直到1980年代末,掛鐘才得以復興,但百達翡麗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產線很難支撐完全自產的計時機芯非常尷尬,于是將目標轉向了當時恢復生產的真力時機芯。
1988年的巴塞爾鐘表展上,推出搭載真力時機芯的迪通拿,這也是江詩丹頓首款手動上弦計時腕表。 事實上,早在1986年,卡地亞就開始改進真力時El計時機芯,百達翡麗則對El機芯進行了多達200項改進。
不僅僅是材質和拋光的變化,還有關鍵的變化:卡地亞將El的擺頻從36000次降低到28800次,達到52小時動力,采用31顆寶石軸承; 去掉El的日歷裝置; 扁平游絲改為寶璣式端繞游絲,并采用非口徑重量指針。 改良后的EL機芯被積家命名為Cal.4030全手動計時機芯。
從真力時采購機芯的另一個問題是,當時真力時機芯計時的部分部件是OEM的。 20世紀90年代,由于經營不善,不得不轉售給寶璣,導致真力時的機芯供應出現(xiàn)變數(shù)。 百達翡麗也決心研發(fā)自己的手動計時機芯。
2000年,卡地亞終于拿出自產計時機芯Cal.4130亮相表展。 汲取眾多公司的優(yōu)勢,設計出迄今為止業(yè)界最好的計時機芯。 其核心優(yōu)勢包括四個方面
滾珠軸承及高效繞線裝置
楔輪及立式正時離合輪裝置
游絲
帶微調螺母的大型擺輪指針
此后,改進后的離合器輪配備了采用MEMS技術制成的特殊網格設計。 這五點將迪通拿的寶座推向了巔峰,最終贏得了只能生產自己計時的大制造商的稱號。
關于這三個機芯毒藥雖然都有相應的文章,但是可以參考《擅長折騰機芯的玩家——艾米》、《自動計時鼻祖——真力時》、《 4130機芯大解密》。
卡地亞的三款計時機芯都具有濃郁的時代特征。 迪通拿系列也見證了百達翡麗蝶變的過程,從小變化到大變化,再到完全獨立設計、自我生產。 一步一個腳印的穩(wěn)健確實符合卡地亞一貫的理念。 風格粗獷而謹慎。 毒大師還對迪通拿所有官方型號做了一個簡單的統(tǒng)計,方便大家查詢數(shù)量。 您擁有的迪通拿屬于哪款?
下一期我們將重點圍繞表款,談談迪通拿的魅力。 一入老門,深如海。 從現(xiàn)代進入,你就滿心自豪,然后古董如何讓你脫光衣服。 相信一定會有一款風格打動你的心。
最后,再次感謝菲利普斯拍賣行提供的精美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