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傳統玉雕作品缺乏創新,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 每當玉雕行業有獎項競爭時,都會出現“沒有新意”、“跟不上時代需要”、“沒有創新”、“太保守”、“太傳統”、“盲目”等詞語。使用“保守”和“沒有引人注目的作品”。 該評論是正確的,將贏得一輪認可。
小編想說,創新、創新、創新每天都在喊。 大家對玉雕行業的批評和建議是否可以包含一些創新呢? 您敢分享您對“創新”概念的理解嗎? 您能談談您認為傳統工藝的改變達到什么程度才算創新? 或者分析一下傳統玉雕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有多少維度可以創新?
如果可以的話,請給我一些寶貴的建議; 如果你做不到,請不要一直說“沒什么新意”。 大家都聽膩了。 畢竟,不經過思考就喊“缺乏創新”是沒有意義的。 它不會改變玉雕創作的現狀,也不會為今后的玉雕創作帶來任何幫助。
也許有些玉雕藝術家確實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只把玉雕作為一門手藝養家糊口。 更進一步,還有一些高手,居于尸位,不負名聲。 但并不是所有的玉雕創作者都是這樣,也有很多人正在努力改變。
甚至可以說,很多玉雕創作者比我們任何人都更想突破。 因為實現突破,就意味著他將成為一個受人尊重、敬佩的人,引領時代、引領市場、名利雙收的人。
在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劇烈變革的時代,人們渴望改變一切、有強烈的創新欲望,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創新變革不能操之過急,玉雕創作亦是如此。
首先,每個玉雕創作者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風格,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當玉雕藝術家拿到一塊玉料進行創作時,他會不自覺地優先考慮基于原有創作經驗的構思,其次思考如何進行創新突破。 因此,很多創作者雖然嘗試創新、力求突破,但往往無法完全脫離以往作品的形式。 在大眾看來,效果并不顯著,甚至感覺完全是在重復以前的作品。
同時,玉雕的發展也有其自身的規律。 短期內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會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 因此,在玉雕行業的頒獎中,與去年,甚至前年相比,整體面貌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但不可否認的是,與去年的作品相比,今年的作品絕對不是完全的重復。 其中隱藏著微妙的變化和創新。 當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玉雕將會迎來更大的創新突破。
而且,玉雕的創新并不是簡單地否定或拋棄過去。 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前進。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么我們一定要繼承傳統呢? 就是因為我們每天都要繼承傳統,這就阻礙了玉雕的創新和發展。 原因很簡單。 一切事物的概念都有自己的界限。 當我們脫離傳統玉雕和過去的玉文化而創新時,我們創造的東西還是“玉雕”嗎?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喬布斯重新定義了手機,但是手機的基本功能還是一樣的,只是他改變了使用方式。 當雕刻家用玉石創作出一件作品時,它就不再是玉雕了。 如果稱其為“玉雕”,那么它與雕塑家創作的其他作品有什么本質區別呢? 僅僅是因為材質的原因嗎? 其實,從雕塑家的角度來看,玉石只是一種創作材料,稱其為“雕塑”是沒有問題的。
西方雕塑
要知道,玉雕之所以能形成自己的體系,獲得有別于“雕塑”的獨立概念,不僅僅是因為材料本身,更重要的是有一套思維方法和文化理論,是無法被人們所接受的。被“雕塑”所覆蓋。 支持。 當有人參照雕塑對玉雕進行簡單粗暴的創新時,玉雕的概念就不再具有獨立存在的意義。 它將被雕塑所淘汰,傳統玉文化將消亡。
這里簡單重述一下核心區別:材料是玉雕的基礎,玉雕藝術家的一切思想和技藝都是為材料服務的; 藝術家的個人表達是雕塑的基礎,一切材料和表達都是為藝術家的創作服務的。 的。
事實上,國內不少具有雕塑專業背景的創作者已經進入玉雕行業。 他們以“玉雕”的名義,用雕塑的思維進行創作,創作出一些可以用任何其他材料替代的作品,進而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被認為是一種創新的“玉雕”。 在小編看來,確實是對玉料的浪費。 我只想對這些人說:請少做兩件事,專心做藝術!
當然,近年來,也有一些國外創作者入選玉雕獎項。 他們的作品其實和那些雕塑出身的創作者的作品一模一樣。 不過,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因為他們不具備、也不了解獨特的玉文化。 在他們眼里,玉石與其他雕刻材料在創作上沒有本質區別。 他們只是用玉石代替了雕刻“大衛”所用的大理石。
如果說還有其他區別的話,那就是加工方法不同了。 從以前的鑿子雕刻,到坐在玉雕機上一點一滴琢磨。 但需要指出的是,既然來參加中國玉雕比賽,就請遵守中國玉文化的游戲規則,以服務于物質的理念來創作玉雕。
所以在批評傳統玉雕的創新時,請不要用雕塑來類比。 如果有人硬要這么做,請不要稱你的作品為玉雕。 當然,小編也否認,玉雕在雕塑方面確實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是對于每一個玉雕創作者來說,首先要明確自己做的就是玉雕,并且采用的思維和理念其次,他必須學習和吸收雕塑等門類的玉雕創作。
關鍵詞:
相關文章
請選擇您閱讀本文時的感受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xt8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