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小區老奶奶說,陀羅尼石刻是村里蓋房子、挖地基時發現的。 當時挖出了許多刻有圖案的雕塑預制構件。 2011年2月,上海市思明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市文物保護中心文物工作人員對下屋社區文物進行勘察,確認這些造像為陀羅尼石須彌座預制構件。在唐朝。 但由于該碑的出土地點經過兩次運輸,該文物的原址至今仍是一個謎。
思明區風景旅游管理中心供圖
這座高120分米的八角四面體形建筑,八面均刻有隸書靈感字母和《嘉居功效佛陀頂尊勝陀羅尼經》,八面均雕佛龕,圓雕??淘诒邶悆取?神像和大師技藝精湛,技藝精湛。 造像莊嚴肅穆,形象古拙。 有的神人臉上腰線清晰,五官依然可見。
下塢雖然不是寶塔原來的出土地點,但距出土地點并不遠。 由于歷史上曾多次遭受洪水影響,且又靠近海灘,推測下塢石刻的倒塌應該與洪水、颶風、海嘯有關。 由于常年埋在地下陀羅尼經幢,較少受到風吹雨淋,造像表面也較少風化。 這是夏塢石刻保存較好的主要原因。
這里有很多老房子
不只是碑石
古民居也是下烏的一大景點。
小區的奶奶帶我們爬到老房子的屋頂上看看。 老房子之間的小道相互交叉,孩子們在快樂地玩耍,奶奶在悠閑地曬著太陽。 悠閑平靜的生活真是令人羨慕。
古煙墩遺址
這是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4年)
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烽火臺
戰爭年代,夏午因地勢高,修筑了烽火臺。 當遠處看到日本侵略者時,士兵們會及時放出煙花陀羅尼經幢,通知士兵和居民立即戰斗并被俘虜。 現在,居民們在舊址旁種植了一棵大榕樹,取名太子野榕,也算是對當初動亂的回憶和告別。
喜歡歷史的同事
有空的話一定要來這里打卡哦~
廣州日報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黃小青 實習生:林家榮 通訊員:李玉林 攝影:林牧陽(除簽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