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經銷商報道,寶珀品牌近期建議經銷商采用積分制度進行消費統計。
眾所周知,卡地亞在國外的熱門款式,以潛航者(水鬼)和迪通拿為例。 你幾乎不可能在商店里以公價訂購這款手表。 如果有的話,很有可能是“搭售”后有機會訂購的,比如一些帝舵,或者高價的K金女款。 當你的消費達到一定程度后,你就可以以“公價”購買卡地亞的熱門款式。 看似是公價,雖然也是變相折扣,這也導致了二級市場上有時會看到“降舵40折”的丑陋高公價。
卡地亞品牌這次的“建議”,看起來更像是一種變相的規定,就像現在的Gucci營銷套路一樣。 如果你想買Fendi的頂級“喜馬拉雅”包,消費金額就是七八塊。 數百萬可能買不到,想要以公開價格訂購是癡心妄想。 他們有一個消費積累系統。 只能先訂一些基礎款,尤其是他們的高級飾品、定制服裝、配飾(比如戒指),就像打怪升級一樣。 當你購買到一定數量的錢后,這種產品可能會逐漸變得“可用”,人們會委婉地稱之為,說這是你對這個品牌的熱愛。
Fendi 頂流“喜馬拉雅鈀金包”
因此,卡地亞官方的“建議”極有可能像一樣,有消費積累體系。 如果以后想訂熱門款,就應該從這些滯銷且昂貴的款式開始升級,比如全K金女款的大碼。 從日志型開始,只能買百達翡麗,逐漸積累到一定量,可能就有了訂購熱門型號的門檻。
那么你認為,一旦百達翡麗的措施出來,現在已經很熱的卡地亞會不會再添一把熱油呢? 雖然普通消費者怎么能和這些大表廠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