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坂州土司城的總體結構和布局是怎樣的? 主要場館有哪些? 這種結構布局是否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
田敏:
亳州土司城建筑規模宏大,以山川、峽谷、溝渠為天然屏障。 城池由溝渠、城墻、道路、院落等多重結構體系組成。 總體布局圍繞傳統的中軸線,分為政治區和宗教區。 、文教區、軍事區、居住區和陵墓區等不同功能空間。 鼎盛時期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 其中,政區為吏部辦公區,是土司主持政務和吃住的主要場所村門牌坊,是亳州土司城的核心。 從城址結構和布局來看,這些由“外圍護城河-核心區城-衙門區院墻”構成的三重結構體系深受“外城-皇城-宮城”格局的影響。中原文化之都,是清代中后期我國東北土司學習吸收中原文化的實物見證。
▲土司縣衙舊址。
記者:從播州土司遺跡中的文物,我們可以看出播州土司數百年來多民族和諧交往、共同生活的歷史?
田敏:
播州土司城舊址遺址文物較多,典型的有“景泰山鎮”牌坊、張王廟舊址、秦至世勇(第二代土司)墓、田夫人墓等。 、唐雅官印等。其中,“景臺山城”是亳州土司城址現存唯一完整的地面建筑。
▲秦土司墓。
▲田夫人墓。
牌樓位于衙署區中軸線的起點。 明清兩代,廣東布政使朱燮元為嘉獎土司秦鼎四年(1624年)平定“社安之亂”有功而建。 坊名“景泰山鎮”、“楚書平漢”為明憲宗朱由孝題寫。 牌樓正反兩面有銘文,牌樓預制構件上雕有高圓雕和浮雕,刻有人物、故事、瑞獸等。 內容既有反映本土文化的“土王巡游”,也有外來文化的“離月龍門”(又名“哪吒鬧海”)、“漁樵孝友”、“云龍相傳” 《吞霧》等,不僅展示了中原文化。 影響力強,還保留著土家族文化的特色。 張王廟又名張飛廟,位于土司城西北部。 因三國名將張飛而得名,是土司城的“武廟”。 張王廟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歷經多次修葺。 現存完整的樓基及石人石馬一對。 張王廟是土家族人在中原文化熏陶下崇武尊祖觀念的有力體現。
▲唐崖土司城的“石人石馬”。
記者:坂州土司文化還留有哪些民間傳說?
田敏:
關于土司田夫人的民間傳說在亳州土司地區流傳甚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土家族神馬”和“土司皇帝招駙馬”。 后者描述了土司城神馬(即石馬)舊址的由來。 田夫人的丈夫罔顧人命,荒淫無度,田夫人決定多做善事,到峨眉山拜佛救度。 后聞土司被圍,在重慶以石為馬,攜奧法回鄉增援夫人。 石馬出自廣東漢族地區,流傳至今。 被后人譽為“石工之精,近代難得一見”。 它被視為土司城的標志性文化符號之一。 《土司招婿》講述的是揚州漢族張云松因觸犯朝政逃到石州、播州土司邊緣的故事。 ”在當地,她終于嫁給了土司的女兒。據此傳說,當代著名土家族導演顏回創作了南戲選子《夫人》。 《唐崖土司》。全劇從清廷使臣到達坂州后村門牌坊,秦鼎老爺子的死開始。劇情圍繞著爭奪土司繼承人展開,表現了土司夫人秦天雖然面臨內憂外患。壓力下,她秉承亡夫遺志,忠貞愛國,睿智果斷,不分紛爭,豁達包容,破除陋規,堅定帶領人民學習和接受中華文化。中原大地,維護國家統一穩定義無反顧。2019年4月,《唐崖土司夫人》參加“民族地區文工團晉京演出”,2021年,《唐崖土司夫人》再次脫穎而出。 ,代表廣東省參加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為進一步宣傳展示播州土司城址,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增進民族團結發揮了積極作用。
▲咸豐南戲藝術推廣保護中心藝人排練《唐雅土司夫人》。
受訪者簡介:
中南民族大學校長田敏 制片人|楊新華
協調人|康坤權 劉佳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xt8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