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州開元寺和泉州開元寺分別是粵東和閩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寺廟。 他們在地方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從比較的角度來研究兩座同名佛寺,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必要的事情。 經實地考察,發現兩座寺廟均有密宗佛教實物。 借助史料記載,發現歷史上密宗在兩寺流傳和消亡的概況。 粵東閩南地區密宗流傳的復雜性體現在兩座寺廟:粵東閩南地區神靈信仰復雜,民眾追求信仰的世俗化和實用化。 曾風靡閩粵地區的根本原因; 密教進入粵東、閩南,往往伴隨著外部勢力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一旦失去政治支持,密宗的傳播就很容易消失。
關鍵詞:弘揚密教; 潮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 比較研究
陳雪峰 攝: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外觀
潮州開元寺和泉州開元寺都是當地的大寺院,都與密宗佛教有關。 然而,只有少數研究人員注意到密宗兩座寺廟之間的關系。 陳澤宏認為,“上海松江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樓建于唐代大中十三年(859年),福建泉州尊勝陀羅尼經樓建于唐朝八年。大中(854),形制與潮州開元寺相同,寺內陀羅尼經樓皆相同。從廣州的唐代建筑開始,泉州的陀羅尼樓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也可以作為密宗早期傳入廣東的物證,從建筑模型的演變,我們可以探索密宗在東南沿海傳播的路線。” 李小玲求學于陳澤宏,據此推論:“漳州、泉州的密宗,從廣東傳來,確有實證。……潮州尊勝陀羅尼經幡近百年早于泉州。由此可知,泉州的密宗可能是潮州人。 但是,對于潮州開元寺與泉州開元寺的關系,乃至粵東與閩南的關系,研究的深度還遠遠不夠。
潮州開元寺正門
一、潮州開元寺、泉州開元寺現存密宗
(一)潮州開元寺密宗舍利
潮州開元寺始建于唐代。 千百年來,屢屢復興,屢遭毀壞。 不過,寺內還保存有不少歷代遺留的宗教遺跡。 天王殿前的四座唐代石經樓和大雄寶殿的月臺,是該寺最早的歷史文物之一。 大雄寶殿前的石經樓各高約4米,由18層石雕構件砌成,有八角形須彌座。 底層周長515厘米,上層逐層收縮。 座上主要雕刻有覆蓮、離石、雙龍戲珠等圖案。 樓頂有樓尖,雕蓮瓣,樓有8面。 大雄寶殿東側刻有《佛尊勝陀羅尼》經文,碑文大部已被侵蝕。 民國七年(1918年)潮汕大地震中西樓受損,民國十三年(1924年)重修。 ,樓座依舊是舊石,樓蓋和樓身都換上了新石,義人王弘遠用梵文寫了咒語,陳景仁用中文寫了。 天王殿前的兩座石經樓與大雄寶殿前的相似,只是略高一些。 它們由25層石雕部件制成。
開元寺石經樓保存時間較長,實屬難得。 1929年1月3日,日本常盤大定、侃爺貞兩位著名學者來到潮州,參觀了漢文寺和開元寺,在漢文寺拍攝了13張照片,包括拓片、漢文造像等,在開元寺拍攝了9張照片,即開元寺大雄寶殿銅鐘、藏經閣、大雄寶殿、天王殿后照及詳圖兩張,開元寺陀羅尼經樓3座。 也就是說,開元寺的陀羅尼經樓在民國時期依然存在,并且受到了日本人的高度關注。 兩位日本學者在開元寺拍攝的9張照片中,有3張是關于石經樓的。 “常盤大定曾任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專攻中國佛教研究。他也是日本佛教僧侶。1920年后,曾五次赴中國研究中國佛教史跡。” 更加關注歷史遺跡。 以下是常盤大定和關野貞所拍攝的陀羅尼照片一覽。
潮州開元寺的唐代石經樓可以代表饒宗頤、陳澤宏的研究。 饒宗頤指出,“潮州開元寺內還有一座尊勝陀羅尼經樓,是廣東唯一一座唐代密宗石造建筑。據波旁碑記,都潮州曾用布空譯者。蓋長滾,魚朝恩與大興山寺布空受命翻譯大理時期的陀羅尼誦經儀軌。開元寺有布空譯本,可能是他流放潮州時隨身攜帶的。 但是,饒宗頤的說法是錯誤的,潮州開元寺的石經樓并不是唐代唯一的密宗石經樓,例如廣州廣孝寺也有一座密宗石經樓,陳澤宏的意見比較中肯,“步孔開元、天寶年間三下嶺南,第三次入粵。 他待了四年,他的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前期佛教活動(包括他參拜的寺廟)和翻譯的缺失,可能與他當時的處境有很大關系,所以還有補充的余地。 潮州開元寺是粵東地區最大的寺廟。 也可能是布空或他的弟子們到過的地方。 以步空最后一次在廣東活動的時間來計算,比長庚入粵早了三十年。 潮汐是完全有可能的?!?/p>
另有研究者認為,現存至正年間開元寺“銅云片”可視為元代潮州開元寺受藏傳密宗影響的實物見證,這與丹巴在潮州的活動有關。元初。
潮州開元寺大雄寶殿東側刻有《七佛母說準提陀羅尼》,簡稱“準提樓”。
(二)泉州開元寺密教規程
泉州開元寺作為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密教特色十分突出。 ”按照慣例,中國佛教寺廟的天王殿內供奉著四尊天王像,而開元寺的布局卻別具一格,他們是“金剛護法神”。有人稱他們為二將哼哼還有哈。其實按照佛教《寶濟經》的說法,他們本來是兄弟二人,一個叫法乙,一個叫法念,都是護法,行家一看就知道陀羅尼經幢,這是最古老的密宗中國佛教的規制?!?泉州開元寺天王殿建于垂恭三年(687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和巨大的梵天雕像。
大雄寶殿的情況也是可以說明的。 大雄寶殿是泉州開元寺的布局中心。 殿前月臺須彌座上有72尊獅身人面像青石浮雕。 大殿后廊的兩根古老的婆羅門青石柱,均是明代建寺時從已毀的元代印度教古寺中搬來的。 . 將與印度教有關的文物搬入佛寺,這在國內佛寺中極為罕見。 大雄寶殿內,有近百根巨型海棠式石柱支撐大殿,俗稱“百柱殿”。 一般佛寺正殿供奉三世佛,開元寺正殿供奉五尊佛像。 詳情如下所示:
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著尊貴的佛像毗盧遮那佛,中文譯為“大日如來”,是密宗佛教的最高神。 兩側供奉五代建造大雄寶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 東方香積佛、南方極樂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 稱為“五智如來”。 這五尊大佛面相慈祥,法相莊嚴,雙手分別作說法、布施、受受、禪定等表情,工藝精湛。 “佛教寺院供奉五佛,原為密宗法器。據了解,除山西大同華嚴寺、善化寺也供奉五佛外,僅泉州開元寺尚存此法。法事,堪稱“泉州開元寺之奇觀”。
五佛的侍者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難陀、迦葉、觀世音菩薩、勢至、韋陀、關羽、梵天、因陀羅。 四面八尊威嚴守護神圍繞,大雄寶殿后正中供奉密宗第六世觀世音第一圣觀世音善才龍女及十八羅漢神態各異的雙翼. 大雄寶殿佛像和神像的布局,是漢地少見的密宗體系。 與潮州開元寺等中國傳統佛教寺廟相比,大雄寶殿通常具有顯性宗教的特點,但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保留了密宗佛教的規矩,這一點非常值得關注。 此外,泉州開元寺受道教影響,有一尊護法神關羽像,印度教的舍利也出現在里面。
泉州開元寺也有甘露戒壇,也與密宗有關。 甘露戒壇正中為壇,高3.7米。 佛壇分為五層,即五分法身。 壇的最高層是明代木雕盧舍那佛像。 座高1.8米,坐北朝南。 戒壇的盧薩那佛和大雄寶殿的毗盧遮那佛是一佛二身,即盧薩那佛是報身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 密教以《毗盧舍那成佛經》(《大日經》)和《金剛經》為普度一切教派的根本,所以盧舍那佛端坐在戒壇最高層須彌座的蓮花臺上,每片荷葉上的蓮花瓣上都刻有一尊6厘米的小佛像,共一千尊,稱為千佛蓮花臺。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潮州開元寺的密宗遺跡主要是石經樓,而泉州開元寺的密宗遺跡較多,體現在天王殿、大雄寶殿和甘露街談。 就連著名的泉州開元寺雙塔也能找到一些密宗舍利。 從外在特征看,泉州開元寺的密宗佛像實物更為突出。
陳雪峰 攝: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護法
二、潮州開元寺和泉州開元寺的密宗傳入歷史
歷史上,潮州開元寺的佛教宗派有禪、經、密,而泉州開元寺的佛教宗派有禪、凈、密、法、法。 以上兩座寺院,在粵東、閩南兩地的密教傳播非常具有代表性,可以說是兩地密教傳播的中心。
(一)追溯密宗進入潮州開元寺的歷史
前文提到,步空可能在唐代曾到過潮州,但因史料記載不詳,無從考證。 誠然,開元寺從唐代的石經樓開始就受到了唐代密教的影響。 密教兩次入潮州,傳播中心為開元寺:第一次與元代八思巴國師弟子丹巴上師有關,作為藏密傳入; 第二次與日本有關 人權天雷斧與中國弟子王大元有關,由唐密轉化而來的日本東密傳入。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皇帝將丹巴上師貶為魚巢,安置在開元寺。 “元代佛教在元蒙統治者的扶持下繼續興盛,藏傳密宗在丹巴皇帝被貶大潮時期一度盛行于潮州地區。” 據研究人員稱:
雖然膽小的潮州之行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但卻是佛教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 他將藏傳密宗傳入中國南方沿海地區,在漢藏文化傳播史上值得一提。 這樣一位以神跡著稱、聞名全國的金剛上師的到來,再加上潮州駐守官員的欽佩,以及規模宏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立,勢必掀起一股熱潮。當時潮汕社會掀起一股藏密熱潮。 因此,史書記載潮州人“一心佛門”,藏秘也因此“見潮”。 然而,蒙元政權被推翻后,叛亂分子摧毀了天皇殿、寶雞寺等蒙元文化的殘余及其宗教傳承。 現在資料有限,其盛況不能一概而論。 但也有學者認為,現存至正年間開元寺“銅云片”,可視為元代潮州開元寺受藏傳佛教密宗影響的實物見證。 這與元初丹巴在潮州的活動有關。 這個論點是有道理的。
1919年,本莊居士王宏遠翻譯了日本僧人權田雷夫所著的《密教綱要》。 全書分二卷四篇18章和若干附錄,每篇67614字。 宣送與僧正正,受到嘉獎。 伏苓譯《大日經書虛顯迷曲》,是潮州近代譯經事業的開端,也是潮汕密教復興的先兆。 1924年5月,日本真言宗豐山派大阿闍羅權田雷夫應王洪元等之邀來潮州弘法。 此事記錄如下:
七十九歲,大正十三年(1924年)五月,應廣東潮安縣居士王宏遠之請,到潮州開元寺開壇灌頂,特別為慧剛居士和王宏遠以下四人授法灌頂,特此為密教復興的種子。
大良指出,潮州開元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唐宋以前,五嶺南第一古剎廣州廣孝寺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門戶。 近代以來,光孝寺被其他機構占據,地位一落千丈。 而潮州的開元寺則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在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潮州開元寺僧人遠赴日本學習東密,東密歸來,潮州開元寺堪稱“開元寺”,可以說潮州開元寺相當于唐宋時期的光孝寺,并非空穴來風。
潮州開元寺大雄寶殿西側的經樓上刻有“甲居靈性佛頂尊勝陀羅尼”,簡稱“尊勝樓”
(二)追溯密宗進入泉州開元寺的歷史
泉州是佛教勝地,寺廟眾多,名僧眾多,佛教文物眾多。 泉州有佛陀陀羅尼經樓十余座。 密教對泉州的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久那羅陀(499-569),又名真諦,尼泊爾人。 南朝梁大同年間(535—546年),應梁武帝特使張斯之邀,來華傳法,隨身攜帶佛經240卷。 大同十二年(546年)到南安,留西延福寺傳教、講經、譯經3年。 真知是一位偉大的翻譯家,尤其是《精舍論》和《居舍》,但他也受到密教的影響。
唐宋時期,統治階級擁護佛教,密教在泉州盛行。 當時,禪宗與密教相互滲透。 《佛尊勝陀羅尼經》是密宗經典。 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柱安放在禪宗承天寺和昭慶寺內。 研究者認為,唐宋時期,張權地區的陀羅尼經與廣東潮州地區的陀羅尼經是一致的。 可以知道,漳泉地區的密宗是從廣東傳來的。 官方密教在沿海地區傳播開來,出現了規模宏大的密宗寺院(如開元寺、承天寺)。 密教僧人在密教寺供奉密教菩薩,精研密教經典,廣鑄密教陀羅尼經。 這不容易表現出來。 因此,人們只把他們當作高僧,而不把他們當作活佛來供奉,也沒有成為民間信仰中的普通神靈。
如上所述,開元寺大殿內的“五佛”,據《泉州開元寺志》記載,“紫云殿為唐垂恭二年僧匡護所建。時有紫云祥瑞”覆地,因名。玄宗改額為“開元”,仍賜佛像。后毀。干寧四年(897),巡工部尚書王神貴,重修,造四尊佛像。 由此可以推斷,泉州開元寺在唐代干寧年間已有密宗。 開元寺始祖文成和尚是一位通達密宗的僧人,開元寺的密宗可能受其影響。 據《泉州開元寺志》記載,施文成是一個比較神秘的人物,謎團很多。 ”三十年未出山者,連誦《金剛》,滿室贊嘆。”
”開元寺出土了南唐保大四年佛尊勝陀羅尼經樓,北宋天圣年間高僧智賢墨源所創佛尊勝陀羅尼經樓,也說明至少在南唐、北宋天圣年間或北宋天圣年間,泉州開元寺就有密教傳統。” 《宋高僧傳》載有杭州著名的定光佛長耳僧。 和尚,杭州新安山法相書院孟興修,陳氏之子。生時奇香滿室,長耳長肩....后梁開平(907-910),及四明山,獨居松下講經,滿天花雨,伏坐龍尾巖,茅草為蓋,百鳥含花飛來飛去。共通歲月,后唐同光二年(924)赴杭州,以石為室,入中禪修,缺水飲。彈簧爆了?!?/p>
泉州主要在宋元時期深受密宗影響。 研究者認為,元豐年間,天智法師(自號“真覺道人”)會“咒水治病”,居住在南安奎山蓮花峰。 此外,宋代泉州地區出現了大量的佛陀陀羅尼經幡,也可以說明宋代密教在泉州的廣泛傳播。 另有研究者認為,地處海上交通要道的泉州,一直受到海外文化的影響,包括印度文化和密教的滲透; 13世紀伊斯蘭世界入侵印度,造成大批密教僧人外逃,這與這一時期的中印兩國有密切關系。 與頻繁的海上交通相對應,對泉州的影響也更為明顯。 在泉州的傳統建筑遺跡中,受密教影響的不在少數。 除了體現在造像、梵種子圖、開元寺大雄寶殿等木結構建筑上,更多地體現在宋元時期的石制建筑上,如寶棺印章。 寶塔、多寶塔、石經樓等; 時期集中在宋元時期陀羅尼經幢,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出影響越來越大、遺跡越來越多的趨勢; 這一趨勢與泉州海外交通的發展同步。 性別。 下面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
宋代泉州凈彬是一位通曉瑜伽密法的僧人:“此州開元寺僧凈彬善瑜伽,佛家謂之‘僧瑜伽’。”《六度咒》、《熾星》贊美》、《香水詩篇》,流傳于瑜珈學者。 宋代泉州開元寺還有受密宗影響的宗思禪師、法樹禪師。 ”本州開元寺法術禪師,晉江劉氏。研習內外,研習原著。從宗寺,得佛陀寢金剛論,又學四點法寧,悟之?!?/p>
元代泉州密教的發展,與蒙古元朝的統治有關。 元二十九年(1292年)刻泉州清源山碧霄巖喇嘛教第三世佛。 當時,雕塑由泉州路總經理大路華池阿莎主持。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同安縣大蘆花赤首山銅泉洲路總管鄭遷重修碧霄巖三世佛像,并記于左崖。巖石。 三世諸佛并排坐在蓮花臺上,保存完好,均為藏式(梵式):佛陀頭戴海螺髻,寶物置于其上。 有關學者、專家評價,第三代佛像“是我國發現最早、保存最完好、東南分布最廣的藏傳佛教第三世佛(石刻)造像。(唐五特,黨項強)元代活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p>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潮州開元寺和泉州開元寺都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 潮州開元寺的密宗影響可能早于泉州開元寺,近代開元寺密宗活動顯著。 在中國密宗佛教史上,丹巴上師、王宏遠、泉天雷夫都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潮州開元寺在中國密宗佛教史上的地位應該比泉州開元寺更重要。
陳雪峰攝: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密宗布局
三、潮州開元寺與泉州開元寺密宗傳承的生滅分析
“全巢兩地在語言、生活習慣、民風民俗、社會風氣、信仰傳統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通性?!?深奧的佛理、神秘的禪宗、嚴肅的戒律,非一般人所能接受,但虔誠的發愿與夢想、盛世的迎神會、恐怖的驅邪,卻與大眾息息相關,融為一體的民俗文化。 全超和全超的信仰非常相似,接受或排斥密宗的心理也基本相同。
(1)粵東、閩南地區神靈信仰復雜,群眾追求信仰的世俗化和實用化。 密宗的出現,符合閩粵兩地人民的信仰。 這是密宗佛教一度盛行閩粵的根本原因。
“密教講究咒語,以儀軌祈雨消災,經文有玄妙之感,又不窮盡經文的深奧佛理,這一切都為嶺南人所接受。” 事實上,廣東有三大民族。 : 廣東人、客家人和潮汕人。 三大民族的信仰心理非常相似,都追求信仰的實用性。 佛教在朝地的興盛,主要得益于世俗化。 在民間,它只被視為尋求一種精神的回應,而不是一種尋求解脫的方式。 拜佛和拜神沒有本質區別。 這是佛教在潮州廣泛傳播和普及的思想基礎。 因此,除了在嶺南占主導地位的禪宗外,凈土宗和密宗在潮州也廣為流傳。 這些教派不追求教義的深奧。 禪宗講究頓悟,凈土宗以念誦法號為修行,密宗講究咒語,以祈雨消災為法事。 道理很深刻,這一切都很容易被潮人接受。
再看看福建的情況。 福建是一個宗教文化特別發達的省份。 江南民間祭鬼拜鬼的習俗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以神通廣大為特點的密宗佛教,在福建的土地上如魚得水,滲透到福建佛教和民間信仰的每一個角落。 晚唐宋元時期,福建掀起了聲勢浩大的造神運動。 Most of the many local gods that are still in were this . Since the Tang and Song , in has , and some have that also gods, and even , and local gods. and often and each other. In , the of folk gods is very . There are not only gods, such as , , , etc., but also gods, such as Mazu, and gods, such as in Anxi , The Sage King of the , the of Tong'an , etc. into the in the rural of , as long as you pay a , you can find that the gods and of , , folk , and even gods are mixed and in the same . folk in and the of the gods and . , there are kinds of for a good , , for the of the , for , and for and . The and of the lower class in is also more or less in the of such as .
in front of the Hall of Kings in ,
(2) The entry of into and was often by the of and local . once the power was lost, the of would .
The and the is an of and the large of and the small of folk in local . The of have been , and the of their is to serve the 's rule. The of in is also by the above- .
as an , the royal of the Yuan in , so that this sect, whose and were from those of , could also in . , is, after all, an in . It is at the local level, just " is good", . With the end of the Yuan , this as as it .
Take as an . The Five is by its close with the . monks of the Five had with the and . For , the was by the King of Min, and the King also paid to the Chang-Er Monk to . The in was by the class... This is from the of by the of this . It is not open, but it also the and the class at this time. The five were short, but the of monks was large, the of under the of the class at this time. The Yuan was when ( ) . the ruler , the monks have a noble . Due to the of the class, a large of land into , and the was . But in the and late Ming , the local the rich and to the , and even the "sold" the to the law to pay for "". and in were by and once for .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above that the of and has been by the class. based on the in and , has been by the local and and . , as a sect, is It is easy to be by Zen and Pure Land in Han . In , are too , and its basis is also with the of the Han . This makes to , and its is by Zen and Pure Land . used to be an eye- in in and in , it is to see the of in and today. The final of in the above two that the of , the of sects, must be with the needs of the local in order to gain more .
: This the of in in and in . At the end of the essay, I . The above two great to the scope of and , and of also the scope of . and are more in China. , there are not many on the and . A small of out that " and to and in terms of , they are a union in terms of ." , like and , are rich in so many or . If we only start from the of " ", "South -" can be as a . " and have , there are many that can be in terms of and ." Both and their . It is hoped that the will the on the and .
——This was in the " ", Issue 3, 2020. If you need to cite this , use paper media as the m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