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導致一些人在對風水一知半解, 甚至是誤解的情況下就去實踐風水,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近年來新華書店始出售相關書籍,大學圖書館、城市公共圖書館的相繼開放,尤其是圖書館古籍部的開放,逐漸緩解了這種情況,使得平常風水愛好者有渠道獲取傳統的、本源的風水知識。

云南彌勒縣虹溪鎮功名石牌坊、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 1900),樣式為三門五樓石牌坊,這座村口門牌坊價格在當時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修建的起的,石牌坊價格也得折合人民幣上百萬,現在制作這樣的石牌坊價格就便宜太多了。
農村單門牌樓、一門石牌坊圖片
2、 彌勒縣朋普鎮息宰村節孝牌坊,始建于清代中期,樣式為三樓三門石牌坊。
3、 云龍縣諾鄧村騰蛟起鳳牌樓,始建于清咸豐七年( 1857),三門三樓仿木式石牌樓。
4、 昆明市圓通寺圓通勝境石牌坊,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樣式為三門三樓漢闕樣式木石牌坊。
5、 通海縣秀山玄真天上牌坊, 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樣式為三門三樓沖天式石牌坊。
6 建水縣孔廟洙泗淵源牌樓,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牌坊樣式為三門三門樓連墻樣式的木石結合石牌坊。

從研究價值角度,浙江石牌坊的建筑形制以及功能類型與歷史地理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復原遼闊,不同地區,其經濟發展程度、文化風貌不一,因而各地浙江石牌坊除了有大致相同的構成要素之外,又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差異顯著。目前學界對于四川石牌坊、安徽石牌坊、北京石牌坊等研究相對較多,對于浙江地區的石牌坊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浙江地區的石牌坊存在進一步的研究空間。

多樣與統一是動植物浮雕圖案造型的重點,在多樣的變化中尋求統一的部分,在統一之中又產生不同的變化。
仿古門樓牌坊成形
牌坊發展到了唐宋時期有比較明顯的成形效果,尤其是唐代,采用了里坊制,隨著這種制度的推廣,當時的城市街道都按照棋盤的各式分成了好幾個部分,形成了方塊式的居民區,“坊”是作為居民區的基本單位。
“村石牌坊”文化即是如此,石牌坊和石牌樓在現代農村是指的一種建筑,在古代在石牌坊的基礎上加上檐樓,叫做“石牌樓”,石牌樓比石牌坊價格高、樣式也豪華。現代人的叫法是石牌坊就是石牌樓,已經不區分了,在我國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農村大門口都有石牌坊或者石牌樓,在新農村建設中也有很多石牌坊圖片新樣式,是我國農村風景園林所獨有的標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