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石牌樓,是我國古代用于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農村大門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后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千百年來,牌坊繁衍發展,不僅遍及祖國各地,而且還遠涉重洋,屹立于異國他鄉,被視為中華文化的一個典型標識。

仿古石牌樓、仿古門樓上要雕刻什么圖案
石牌樓雕刻建造也都應該要考慮到雕刻圖案的選擇,很多古鎮門樓、古鎮牌樓一個主要的特點就是上面的精致圖案,根據各地不同在雕刻建造上也都會各有不同。石牌樓雕刻建造的工藝繁雜性和難度都會直接決定牌樓工藝水準,自然也都會影響到價格。一般都是考慮到牌樓雕刻的復雜情況和工藝時間等來定價,越是繁雜難度越高,自然價格也昰越高。

該石牌樓牌坊對聯抓住了現實生活中寂時有聲更覺靜的體驗。該石牌坊四面遍植梅花,且有楓、柳、松、竹交相爭榮,以“香雪”喻梅,以“云蔚”喻樹木茂密,以動來反襯靜,蟬噪、鳥鳴更顯示出林靜山幽。雪香云蔚亭居池島處,佇立俯看,可見嘉樹玉竹,綠池鳴禽,頗有野山曠湖之意和虛幻不實之景,更加烘托出營造者和欣賞者的內心情感。

需求層次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拉伯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他的論文《人類激勵理論》中首次提出,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五種需求按照層級逐級上升。
層是生理需求,這種需求是人類原始的需求,是人活下去的基本需要。比如人對食物、衣物、性欲、居住等的需求。
第二層是安全需求,同屬于低級需求,包括人對于自身安全、身體健康、生活穩定等的需求。第三層是感情與歸宿的需求,這是人的社會交往需求,是情感的歸屬,是對友誼、愛情的需要。
第四層是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和尊重,比如權威、地位等。
第五層次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是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這是層次的需求。
小結:關于農村牌坊、農村牌樓書籍、圖片樣式還有很多,其他的還有研究者羅剛對于徽州古牌坊文化做了歸納和整理的著作《徽州古牌坊牌樓》,羅剛以現存徽州古牌坊牌樓的歷史遺留為實,通過挖掘古代徽州地區的歷史資料,同時收集民間有關牌坊牌樓的傳說,將現存的牌坊和石牌樓做了一個總結。由于戰爭、自然災害等一些人為或者非人為的因素,致使現今遺存的古牌坊、古牌樓數目較少。物以稀為貴,經歷眾多劫難遺留下來的牌坊和石牌樓,因其數量不多,越能彰顯出其極高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近些年來,不管是民間人士還是當地,越來越重視牌坊和石牌樓的保護與開發,有些地方還將原先毀壞的古牌坊重新修復,一股新農村石牌樓制作熱潮正在大地蓬勃升起。
作者:長城石雕,敬業的牌坊牌樓雕刻廠家,我們專注、用心制作,追求........版權屬于: (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12301688.com)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本文來自: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archives/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