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煎餅的利潤是多少? 賣鍋貼賺錢嗎? 劉伯民為您點評。
26年前,劉伯民出生在山東成縣的一個農村家庭。 用時髦的話來說,他是一個“鳳凰男”:妻子是兼職教師,月薪200元,父親下地干活,一生面朝黃土背朝天。 他的家庭很窮,所以他必須讓自己盡快長大。 他一上小學就開始做小生意,過年賣鞭炮,到市場賣果汁。 中學時,我和同事一起學電焊,假期就去外縣打工。 當周圍的人都以為他要輟學去找工作時,劉伯民拿起課本,選擇復讀,最終考上了大學。
這5000多元的雜費中,不僅有3000元是他打工攢下來的,其余的都是村民們湊的。 拿著這筆“巨款”,劉伯民坐了三天兩夜的火車來到了西安工程大學。 報到的第三天,他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創業。 當時正好是中學的一次科技立項活動。 劉伯民和幾個朋友組建了一個團隊。 除了成功建立兼職就業環境項目外,他們還獲得了數百元的獎金。 此后,這個團隊開始組織兼職,洗碗,發傳單,給別人介紹工作。 用劉伯民的話說,“我從來沒有向家人要過錢”。 比賽開始,劉伯民率隊再次參賽。 此次營銷競賽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 劉伯民團隊接到了賣果汁的任務,他們決定采用饑餓營銷的形式。 他發動周圍的人去商場詢問:有XXX啤酒嗎? 沒想到很快就積累了人氣,并獲得了該啤酒的代理權。 為了展示執行力,主辦方安排了很多挑戰賽。 最忙的時候,劉伯民和隊員們十天一夜沒吃過一頓飯。 最終,他們殺入八強,獲得第三名和20萬風險投資。
陌陌互動APP外賣大數據管理
精準定位“高科技”賣鍋貼
20億元面前,劉伯民看到了不同的聲音。 有人建議按人頭付一毛錢,也有人建議給點錢安慰一下。 “沒什么花的,還不如用來開公司呢。” 劉伯民說,除了會員的支持外,他還得到了中學的幫助。 “學校為我們團隊創業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室,并配備了硬件設備,為我們節省了很多費用。”
2011年12月,劉伯民注冊公司并擔任總經理。 創業團隊的其他朋友也將很快加入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的業務是為大學生和企業提供培訓和服裝租賃。 事實上,該公司因獲獎在當地已經有了知名度,但公司的收入仍然有限。 這時,劉伯民的團隊突然走進了菜市場,開始賣餃子。
劉伯民銷售的煎餅品牌雖然早在2005年就已存在,但由于體系建設和推廣營銷的欠缺,加上江浙煎餅行業競爭激烈,始終難以成為大氣候。 。 自從開始賣鍋貼,劉伯民就開始對品牌進行全方位“升級”:一方面,他修建了中央臥室,設立了水果基地和貨運配送中心,加大了對菜品的管控力度,保證了菜品的品質。各個銷售網點的供應鏈控制,從而實現成本節約。 控制和質量控制。 另一個便利是網絡營銷——一家賣餛飩的公司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的網站、微博、微信和手機APP。 “我們開發了移動終端,年輕人可以網上購買、支付。我們把貨送到最近的商店,沒有時間吃午飯的人也可以預訂單位。” 劉伯民說,他們還增加了互聯網互動,邀請老人淘寶提供“聰明竅門”,比如哪個攤位適合賣餛飩,你可以和沫沫互動,如果你最終在那里開店,就會得到獎勵幾千元。
接手兩年來,劉伯民的煎餅店已經從20家發展到現在的160家。 該品牌已入駐北京多個新村、菜市場旁,成為受歡迎的午餐品牌。 今年11月,該公司已銷售煎餅等系列產品,總計1.2萬元。 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按照餃子行業至少10%的回報率計算,2014年劉伯民和他的團隊至少賺了1000萬元。 最近,劉伯民又玩起了大數據。 用他的話說,依靠網上訂餃子積累的粉絲,總結他們的外賣需求,可以針對白領的用餐習慣和作息特點,實現每個包子的精準定位。
在網絡上,劉伯民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包子哥”。 他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不僅是因為他用高科技武裝餃子,還因為他有一顆慈善之心。 公司成立以來,他一邊創業一邊做公益,捐贈書籍,支持山區教育,為貧困家庭的孩子送去書籍和學習用品。 2013年,劉伯民成立了“江寧合伙人”青年創業聯盟。 通過這個平臺,他鼓勵身邊的企業家去幫助山區的貧困孩子。 今年5月,劉伯民發起助學活動,籌集7億元現金,將230套內衣、250雙膠鞋、500本書籍、50套文具、3本筆記本送往成縣,青海。
186信息網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本文來自:www.xt8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