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土地篇幅遼闊,各個地方因地域氣候以及傳統文化的差異導致牌樓的差異明顯,我國北方地區牌樓的建筑材料主要以青石結構為主,北京城內現存的六十多座牌樓中就有一半座是石材結構,除了正常的村口路口需要石牌樓外,有特殊需求的地方,比如皇家陵寢牌坊、家族祠堂門樓、寺廟山門等地會使用石質牌樓或者琉璃牌樓,剩余的都是以木材為主,當然也存在少數的木石混合的例子。

長城石雕制作的農村村口大門仿古牌樓
我們長城石雕這里所說的農村修建石牌樓的民風民俗其實就是一種文化行為,民俗可以分為物質民俗社會現象以及精神民俗,還有民間的文藝文曲等多種類型。中國的農村村口修建石牌樓的民風民俗對古建筑的建筑語言產生了非常之深的影響,農村古牌樓上的許多裝飾紋樣、圖案都是來源于民風民俗的文化,當然這也恰恰體現了牌樓建筑語言的精神意義。
古建牌樓
一、農村仿古石牌樓建筑構件的特色
1、農村古牌樓夾桿石的設計選擇
我們長城石雕現在制作的農村仿古牌樓作為單體建筑,只有石牌樓和村口石門樓才會存在夾桿石,北方風沙碎石常有,夾桿石的建造是用來增加石牌樓的風荷載以期保護古牌樓,使得其壽命加長,夾桿石是北方官式牌樓特有的建筑構件,因石牌樓和琉璃牌樓的材質結實敦厚,夾桿石有時候只起到裝飾作用。古牌樓的夾桿石與現代農村石牌樓的抱鼓石有著同樣的功能,都起穩固樓柱的作用,所以我們長城石雕把夾桿石和抱鼓石放在一起來論證說明牌樓的地域文化特色。

農村牌坊、村口牌坊圖片
一般的房屋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四平八穩,相比之下,北方的古牌樓卻是個單薄的單體建筑,大多是向兩邊擴展而不是向上擴展,其平面形式也都是“一”字型,牌樓的左右兩邊沒有支撐物,石材建造的牌樓自身的重量又較重,北方的風荷載很大時,牌樓極不易出現晃動,穩定性極好。另一方面石材料經受得起室外環境侵蝕,尤其與地面直接接觸的立柱底部,因此,工匠們就想到用花崗巖石制成夾桿石用來包裹住牌樓立柱的柱腳,使得柱腳不受侵害的同時還能增加穩定性以抵抗北方的風沙,北京地區現存的古牌樓都有夾桿石的存在。
徽州單門牌坊
2、農村古牌樓抱鼓石夾桿石的位置
經我們長城石雕對古牌樓實地調研得到,北京成現有古牌樓的夾桿石都是在都在樓柱的最下方,且都與樓柱同圓心。夾桿石的樣式實地考察得知,古牌樓的夾桿石大部分都是立方體狀,立方體的大小因牌樓規模的不樣也不盡相同,外觀造型有大、中、小三種類型的正方體。夾桿石的形狀除了有立方體還有極少數的圓簡狀夾桿石。
石頭門樓牌坊
石材制作的牌樓的穩健是其天然的性格,再加上合理的設計抱鼓石,古牌樓有的都保存了幾千年之久,現代制作的農村仿古牌樓也應該參考古牌樓的夾桿石設計尺寸,才可以更好的保存下去,石牌樓的不朽則帶給人們太多的震撼。從人類誕生之初,石頭便成為了人們最好的伙伴。從最初的石器,到后來的村門石牌樓,人類以自己的智慧,讓一塊塊冰冷的石頭綻放出了燦爛的藝術之花。而農村石牌樓則以自己不朽的身軀,記錄了人類的發展歷史。
歙縣棠樾牌坊古牌樓圖片
作者:長城石雕歐陽廣彬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廠(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版權所有。